監測面積超1000平方公里
記者獲悉,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保部近日進行了無人機執法檢查行動。根據衛星高分影像和日常督查情況,本次行動確定檢查河北的石家莊市、保定市,山西的運城市,內蒙古的烏海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出動中型、小型無人機共11架次,總飛行時間約20小時,總航程超過2000公里,覆蓋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本次行動檢查企業254家。經初步判定,發現疑似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64家,主要問題有煙塵超標排放、煙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脫硫設施及廢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等。另外,還發現部分隱藏在山區的土小作坊。其中,問題較嚴重的企業有:河北鋼鐵集團敬業鋼鐵有限公司、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內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等。
據了解,本次無人機執法檢查具備以下特點:首次對區域內三省區六市開展“區域性航拍執法”;針對不同區域和企業選用中型機、小型機、旋翼機等多種機型,做到“全方位航拍執法”;運用遠紅外夜拍等模式,做到“全天候航拍執法”。本次執法獲得了航管部門的批準和支持,無人機執法檢查已具備常態化飛行的條件。
首次配熱紅外相機夜間執法
本次行動中,我國第一次利用無人機搭載熱紅外相機對污染企業進行高空監測。熱紅外技術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電磁波轉變為可見的熱圖像,熱圖像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熱紅外成像技術可以清楚反映夜晚環保設施開啟情況及排放情況,為夜間和不利氣象條件下特別是霧霾天的執法檢查創造了條件。
以前,相關部門已在一些地方用衛星遙感等進行環境監察執法,那么,衛星遙感和無人機遙感側重點有何不同?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馮銀廠教授昨天告訴記者,一般而言,衛星遙感的監測范圍更大,而無人機的優勢在于精度和針對性:“無人機航拍獲取的影像資料分辨率最高可達0.04米,從1000米高空就能拍攝到地面的一個火柴盒,通過分析可判別企業類型、治污設施建設和運行的基本情況。”
“開關廠”“黑白廠”無處藏身
馮銀廠向記者介紹了傳統環境監測的主要形式,包括環保部門的突擊檢查、監測站的例行監測以及大污染源的在線監測系統。“目前來看,環保部門的監查員經驗豐富,對哪兒有污染非常敏感。而針對國控源、省控源的在線監管儀器正常運行也十分奏效。”但他同時認為,現在我國在污染源監管方面能力、水平和手段還不足,無人機這種尖端技術的應用恰逢其時,“一些藏匿在山中的小污染源,跟大企業相比它的除污設施水平比較低,因此實際上對環境影響非常大,使用無人機便可以解決傳統監測發現不了或者發現了到達不了的難題。”他說。
“無人機不受空間條件的制約,可以全天候、實時化監測,即使在節假日或是夜間也是如此。因此,它可以讓取證不再困難。”馮銀廠介紹,過去偷排企業為應付檢查化身為“開關廠”、“黑白廠”,“你查我停,你歇我排”。而無人機航拍等新技術能讓證據“留下來”,有利于完善證據鏈條,提高了環保監管的能力和水平。